• 2025-10-16 09:18:36
  • 阅读(3844)
  • 评论(1)
  •   10月16日,第45个国际粮食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水费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住。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在安徽、黑龙江、湖南等产粮大省看到,“高本质”农人部队活泼于田间地头,“高科技”新把式赋能粮食增产,“高效能”新招好方法助力节粮减损……期望的郊野正在一次次“攀高”中不断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

      “高本质”:专业种粮“强”起来

      “稻子倒伏多,割台要放低些”“这边地潮,当心陷车”……近期连阴雨气候来袭,趁着时刻短放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的种粮大户程夕兵和他的女婿周地帅,一大早就开着收割机下地,抢收稻谷。

      安徽小岗村,闻名全国的大包干发源地。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儿调查,沿田埂步入麦田观察气体侦测器小麦长势,向种粮大户和农业技能人员了解高产呕吐田栽培办理要诀。在小岗村,习近平总书记掌管举行乡村改革座谈会时水费,加速构建作业农人部队,构成一支高本质农业生产运营者部队。

        小岗村一片高产呕吐田块。新华社记者 陈诺 摄

      走进程夕兵家的农机大院,烘干中心正在“吞吐”新收的稻谷,一旁高约3米的“电气化才智育秧中心”玻璃房招引了记者目光。向里望去,形似立体停车场的育秧床一字排开,一台硕大的机械臂静立一旁。

      “这是美妆护肤上一年女婿和国家电网作业人员一同揣摩建起来的。”年过六旬的程夕兵告知记者,作为一个一直在露天育秧的老农人,起先引入这个“新家伙”,自己是持怀疑态度的,“机器还能比老把式的手更详尽?”

      成果,本年育秧季一场剧烈降温让老程服气了。“早稻育秧最怕冻害百度竞价托管。”周地帅说,用手机就可长途操控育秧中心的物联网体系,控温、喷洒和追肥等实时调理,苗情好过露天培养不少。“专业种粮上,年轻人有两把刷子。”程夕兵不由赞赏。

      现在,周地帅生长为懂技能的种粮“好把式”,程夕兵家流通的土地上积也扩展了五六倍,粮食单产屡立异高,还为周边农户供给保管服务。“现在,村里不少年轻人成了咱们的‘合伙人’!”程夕兵笑着说。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增收”,2023年以来,在加速建造农业强省中,安徽在省一级层面和多个地市树立新农人协会,将程夕兵这样的新式农业运营主体“选育”在一同,助力进步农人专业本质。

      “执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咱们不断探究构建作业农人部队。上一年7月,滁州市新农人协会揭牌树立,现在已有会员500多人,均匀年龄45岁,首要覆盖了栽培饲养、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农业主干。”滁州市新农人协会秘书长、“90后”种粮大户平东林说,他们不只安排各类专业种粮训练,还帮会员集采农资、共享运营信息、传达先进运营理念。

        周地帅在新装置的大米加工生产线前检查新加工的大米。新华社记者 陈诺 摄

      “‘粮食不加工,等于一场空。’专家的话,我记在心里。”本年接受完训练后,程夕兵便在家建起了大米加工生产线。在程夕兵的农机大院里,记者看到加工完结的大米已摆放在车间,未来将上架超市甚至网店,为老百姓餐桌供给更多挑选。

      【新闻深一度】据农业乡村部数据,“十四五”以来,全国已累计培养农人合作社超越200万家,现有运营性服务主体110多万个。有文化、懂技能、善运营、会办理的年轻一代家庭农场主、农人合作社理事长、社会化服务安排带头人,正逐渐生长为高本质生产运营部队的排头兵,成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改动的重要力气。

      “高科技”:增产良方“融”起来

      “好豆子!金豆子!”秋收时节,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第七办理区的黑土地上,一群人喝彩着。

      “均匀亩产超400斤!‘佳豆55’迎来丰盈!这是农场本年推行的优质种类。”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刘义林兴奋地说,“这片区域从前亩产最好也就300多斤。”

      “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查时水费,“把开展农业科技放在愈加杰出的方位”“推动现代种业进步工程,配套推行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配备”。

      因纬度高、光照时刻少,地处黑龙江北部的引龙河农场进步大豆单产存在较大难度。刘义林说,近几年,农场下决心用科技进步大豆单产,对61个种类进行实验栽培。

      在多个育种技能加持下,“佳豆55”锋芒毕露。“咱们将传统育种和分子符号辅佐挑选等生物育种技能相结合,挑选不同优势基因,将超早熟、高油、高产、抗病等优秀性状保存到最后。”育种团队成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研究员王志新从事大豆育种作业已近30年,“佳豆55”育种作业超10年间,他和团队成员频频往复于相距400多公里的院所和繁种基地。

      把开展农业科技放在愈加杰出的方位,全链条的科技晋级必不可少。

      施行格田改造,使用激光平地机和卫星定位技能,让稻田池地上平整度误差不超越2厘米,要点保护黑土地和建造高规范农田;一批搭载了斗极卫星定位、主动导航靠近、智能感知操控等前沿技能的智能化农机,进入田间地头,大力进步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近年来,黑龙江以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五良”交融为抓手,让高科技贯穿种粮全周期。

      到现在,黑龙江省首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农作物播种收归纳机械化率超99%,均居全国前列。

      【新闻深一度】用先进科学技能服务农业、现代设备配备装备农业,让有助于增产的“高科技”在交融中增效。“十四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立异全体水平已进入国际榜首方阵,农业科技立异体系全体效能明显进步,要害核心技能完成较快打破,农业科技成果完成大面积落地使用。“科技+”秋收,正成为期望的郊野上一道亮丽风景线。

      “高效能”:节粮减损“精”起来

      “这一季,咱们帮老乡每亩多收了50斤稻谷!”不久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天水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毕中稻收割,负责人胡超告知记者,合作社服务面积约4000亩,机收减损稻谷超越20万斤,相当于多种了100多亩地。

      近年来,湖南在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担任重担——水稻面积和产值均居全国榜首。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调查,从粮食安全谈到粮食的丢失糟蹋问题:“我在乡村插队时,扛麦子都不能换肩,换肩抖一下,麦子就会掉下来糟蹋了。现在粮食丢失有不少在机收上,要改善机械,避免粗豪作业。”

      此前,湖南农机主管部分已开端体系推动机收减损作业。本年春耕开端,湖南各地将要点放在改动“老习气”上,要求机手在收割时既要“冲到头”,也要“倒三次”。

      “‘冲到头’便是收割机每一次跋涉,有必要尽量抵达田埂、少留空地;‘倒三次’是收割机每次在田里转弯时,有必要至少倒车三次。这样能够把‘压稻率’从3%降低到1%以下。”胡超积极响应,将合作社的机手送到当地农机部分训练。

      减损不止在于机收,更在于仓储。

      坐落湖南省沅江市的湖南全国洞庭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每年承担着10多万吨的当地粮食储藏使命。记者在其中一个库房看到,不锈钢管道穿过白色外墙进入粮仓内部,这儿散布有300多个测温点。“一旦监测到温度升高,中枢体系就会宣布指令,经过管道进行降温、通风和熏蒸处理,可有用避免霉变和虫灾。”公司总经理刘曙光介绍,比较上一代技能,能够再减损约5%。

        中储粮长沙直属库的气膜粮仓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在中心储藏粮长沙直属库,足有十多层楼高、“白白胖胖”的气膜粮仓现已成形。这是我国第一批9000吨级气膜粮仓,保温隔热功能是传统浅圆粮仓的3倍以上,气密性到达国家高规范粮仓要求的6倍以上。

      中储粮长沙直属库副总经理王耀武说,用更少的本钱储藏好粮食是未来粮仓的开展趋势,气膜粮仓全生命周期运维本钱比传统仓型估计节省30%以上。未来3年,我国将树立100个绿色储粮技能集成使用呕吐点,把更多新技能、新设备使用到粮食储藏中。

      【新闻深一度】规范散粮港口作业流程、出台《高规范粮仓建造规范》……近年来,我国多部分协同推动粮食减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藏局最新数据焦虑,“十四五”时期,全国粮食规范仓房无缺仓容超越7.3亿吨,比“十三五”期末添加5800万吨。从田间到粮仓,全链条“高效能”减损,正让更多粮食安全归仓。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0  收藏